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阿根廷 >> 阿根廷足球 >> 正文 >> 正文

温骏轩加利福利亚与墨西哥

来源:阿根廷 时间:2021/12/18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20.html

大航海时代英美篇[第50节]

作者:温骏轩

编辑:尘埃/主播:由竹先生

长篇连载,每周三、五更新,菜单栏可查阅目录。下载地缘图集在本号主页回复:地图

第50节加利福尼亚与墨西哥

西班牙在加利福利亚的殖民

因为寻找黄金与白银,西班牙人将控制线从内陆延伸到了新墨西哥;因为警戒法国人,西班牙人又在墨西哥湾建立了得克萨斯殖民地。盯着地图看的话,大家很自然的会想,西侧那条看起来如此诱人的太平洋海岸线,就算西班牙人没有想法,其它殖民国家就没有任何想法吗?

这里面有一个技术问题,那就是如何抵达北美西海岸。欧洲与美洲隔大西洋相望,在哥伦布探索出航线之后,殖民者进抵整个美洲东海岸再无障碍。然而想由大西洋到太平洋岸线去殖民,就得从麦哲伦海峡或者合恩角绕过。仅仅是尝试做环球探险的话,问题倒不是太大。英国著名的皇家海盗、合恩角的发现者:弗朗西斯·德雷克,在他的第三次远航探险时就曾经这样做过(-)。

在西班牙已经控制从墨西哥到智利海岸线,并表示警惕的情况下,想要通过这样一条航线持续输出殖民者显然是不现实的。德雷克当年绕过合恩角后沿美洲西海岸北上,在一路劫掠西班牙殖民点后,发现墨西哥以北的海岸线还没有被西班牙人染指,逐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国殖民地。只是在没有后续殖民的情况下,这种单方面宣布毫无意义。尽管德雷克的突然袭击,让西班牙人有点措手不及,但你要是敢建立殖民点,当时的西班牙海军分分钟能教英国人怎么做人。更何况四年前,其实已经有西班牙探险家考察过北美西海岸。

地球是圆的,理论上英国人还能绕过好望角,穿越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去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行使德雷克为他们争取到的权利。可惜这种想法只能是一个设想,荷兰人视东南亚为自己地盘,西班牙人又控制了菲律宾,英国人就算想开拓东方航线,也得先把注意力放在印度。

最终通过对拉美西海岸以及菲律宾的控制,西班牙得以将辽阔的太平洋视为了自己的内海。“书非借不能读也”,既然都是自己的地盘,如果没有特别诱人的利益或者强大的压力,西班牙人对离开自己的舒适空间,继续向北开拓太平洋沿海地区兴趣并不大。尤其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被各方势力觊觎的情况下。

法国在七年战争中落败,被迫将加拿大及东路易斯安那交给英国的现实,让西班牙有了开拓太平洋岸线的紧迫感。这场战争的另一个后果,是西班牙得到了法国赠送的西路易斯安那,同时失去了佛罗里达。此时的北美大陆呈现以密西西比河为中轴线,西班牙、英国东西对峙的地缘政治格局。

密西西比河并没有纵穿整个北美大陆,同时英国又通过哈德逊湾公司,控制着加拿大中部的毛皮贸易。这意味着英国能够横穿加拿大进入太平洋,去染指北美西海岸。当然,想从陆地穿越北美大陆是十分困难的。这也是西班牙人的优势所在,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组成的新西班牙,是整个新大陆最狭窄的所在。即便还没有巴拿马运河,西班牙人通过陆地通道也很容易沟通两洋。

打通北冰洋航线,是其他欧洲殖民者由东向西染指太平洋的希望所在。德雷克做环球冒险的一个最重要理由就在于此,法国人也做过很多尝试。在七年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库克船长,其第三次环球探险的任务同样是寻找北冰洋航线。此时的英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海洋强国,与德雷克时代的政治地位、军力不可同日而语。这意味着即便没有北冰洋航线,如果需要,英国人同样可以通过太平洋航线,在北美西海岸抢先布设一两个殖民点。

事实上他们也的确这样做了。英国人是怎么探索加拿大西海岸的,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西班牙人不用真的等到这一天,就能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美国东海岸被十三殖民地分割得异常细碎不同的是,美国西海岸的地缘政治结构相对简单。不考虑阿拉斯加这块飞地的话,整个海岸线是由: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三个州所控制。其中控制着中南岸线的加利福利亚州份额最大。

加利福利亚这个地缘标签的出现,便是西班牙人经略的结果。年,西班牙海军前往加州旧金山湾区探索地形,为下一步建立殖民点做准备。这并不是欧洲航海者第一次登陆这一地区。当年德雷克以及更早的西班牙航海者,都曾经在旧金山西北的德雷克斯湾登陆(这个名字很显然是以德雷克之名命名的)。旧金山这个位置,向东对应着一个向内陆凹陷的封闭式海湾,海湾之侧又是呈各式长条状的平原。对于跨海而来的殖民者,这样的地形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旧金山是华人的命名,西班牙人的正式命名是“圣弗朗西斯科”。不过想要控制如此漫长的海岸,仅凭一个点肯定是不行的。圣费朗西斯科更多是在帮西班牙人确定一个北方边界,此后十余年间,西班牙人沿加利福尼亚海岸线,由此向南布设了:圣弗朗西斯科、圣荷西、洛杉矶、圣迭戈等殖民点。

顺便说一下,在名字前面加“圣”(西班牙语San,英语Saint)源自于西班牙的宗教传统。这些城市名原本都是著名的天主教宗教人物。美国那些有“圣”作为前缀的城市,绝大部分都是由西班牙人创建的(少部分跟法国有关,如纪念法国国王的圣路易斯)。洛杉矶虽然名字里没有“圣”,但其实也与宗教有关。它的全称是“天使女王圣母马丽亚的城镇”,简称“天使之城”(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殖民日是天主教“圣母节”的第二天),简称LosAngeles中文音译过来就成了“洛杉矶”。

在西班牙人开始经略北美西海岸后,英国人也随之开始探索北美的太平洋岸线,执行这一任务的便是大家熟悉的库克船长。西班牙没能继续北上的政治原因是不想与英国交恶,此外气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你会发现整个加利福利亚海岸,气候类型正好都是西班牙人所适应的“地中海气候”。再往北的海岸线,则属于英国人最喜欢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于西班牙来说,在这样的舒适区建立殖民点,更有利于吸引来自西班牙和拉美的移民。

另一个原因是,从保护新墨西哥的角度来说,控制加利福尼亚看起来已经足够了。西班牙当下的目标并不是完全阻止英国西进,而是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至于北方那片寒冷的土地,自始自终都不是西班牙的经略方向。

上/下加利福尼亚

即便开始着手殖民工作,西班牙对加利福利亚海岸线的经略还是很不上心。整个工作很大程度是教会在推进。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传教士在西班牙海外殖民过程中所发挥的先导作用。历史上的西班牙,曾经长期为来自北非的MSL所控制,让西班牙较之其他欧洲国家,要更注重意识形态的单一性。逆转伊比利亚宗教属性的成功经验,更使得天主教传教士,在皈依异教徒的问题上尤其显得有热情有毅力。

最先在加利福尼亚向原住民传教的是耶稣会。为了让西班牙重视这片土地,耶稣会的教士夸大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威胁,在他们的报告中,英国、法国、甚至俄国的船只都会时不时的登陆这片海岸。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虽有夸大倒也显得有预见性。在西班牙殖民加利福尼亚后,的确出现了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商船,出于商业目的在这一地区进行走私贸易。

中国人对这个耶稣会天主教派并不陌生,明清之际曾服务于中国皇室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知名传教士,都出自这个教派。只是在传教过程中,耶稣会显得过于狂热,认定教权大于主权,在原住民地区组建教区时,也只会告诉原住民要效忠于天主教,这使得很多时候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认为耶稣会是在阻碍自己的殖民工作。

神权高于主权的主张使得耶稣会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天主教国家遇到了强大的政治压力,于18世纪60年代相继被封禁。罗马教庭也在年,迫于各方压力宣布解散耶稣会。讽刺的是,随后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及其触发的拿破仑时代,又让罗马教庭和各天主教国家君主,意识到耶稣会作为意识形态利器的重要性,于是又在年恢复重建了耶稣会。

耶稣会教士在加利福尼亚的传教工作始于16世纪末,不过最初的传教地却并非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而是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地图,在地形图上你会发现,加利福利亚的海岸线,是由一条狭长的海岸山脉造就的。这条支脉不仅护卫着美国西海岸,还向南延伸入墨西哥境内。区别在于,美国的这条海岸山脉,与背后内华达山脉之间的空隙,合围成了一条狭长的平原带,而延伸入墨西哥境内的这段山脉,则与墨西哥高原之间形成了一片海湾。

延伸入墨西哥境内的这段山脉也叫“加利福尼亚”,地理名称为“加利福尼亚半岛”它与墨西哥高原之间的这条狭长海湾,则被称之为“加利福尼亚湾”。从时间上看,墨西哥的这个加利福尼亚,才是最初的加利福尼亚。这个名字的来源很可能是西班牙语“calientefornalia”,意思为“热火炉”。

加利福尼亚半岛与墨西哥高原隔海湾相望的位置,使得它更先成为耶稣教会的传教区,然后再沿海岸线向北扩张教区,加利福尼亚的范围也随之扩张到现在的美国境内。为示区别,加利福尼亚半岛被称之为“下加利福尼亚”,美国境内部分则被称之为“上加利福尼亚”。

西班牙人之所以没有为美国的加利福尼亚重新命名,是因为他们一开始误以为美国部分也是半岛的一部分。两个加利福尼亚在地形上的确是连为一体的同一条山脉,属于北美海岸山脉的南部延伸。区别在于上加利福尼亚与东部山体之间的海湾,已经淤塞成了被称之为“中央谷地”的长条形的平原,而还是半岛形态的下加利福尼亚,则与墨西哥高原之间仍夹有狭长的海湾(加利福尼亚湾)。

西班牙开始将加利福尼亚纳入“新西班牙”的范围时,正是耶稣会被解散之机。于是耶稣会在加利福尼亚建立的那些教区,整体被移交给了方济各会与多明我会。前者得到了上加利福尼亚,后者则得到了下加利福尼亚。不过在新西班牙,这个不受重视的版块,并没有做进一步行政切割。

墨西哥的独立

加利福尼亚是西班牙在美洲获取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西班牙开始经略这条太平洋岸线时,正值美国开始在北美东部闹革命的微妙关口。由于地理距离的关系,加利福尼亚殖民地对北美东部的巨变并不敏感,包括美国独立的消息也是很晚才传到加利福尼亚的。然而作为这个新世界的一份子,加利福尼亚的命运还是很快被这场地缘政治变革影响到。

对于欧洲诸殖民帝国来说,美国的独立和成功就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势必引来众多效仿者。这些最早的效仿者,并非是殖民地的土著居民,更多是宗主国辛苦移来的欧洲殖民者,墨西哥就是这种情况。说起来这件事又与法国发生的事有关。

前面不是说过,拿破仑于年入侵西班牙,随后立自己的哥哥做了国王。说起来这并不是西班牙,第一次出现一位来自法国的国王。被颠覆的西班牙王室跟法国一样,都属于波旁家族。往上追溯的话,是一个世纪前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替代哈布斯堡王朝建立的。

欧洲诸王朝之间都存在盘根错结的亲缘关系。一个国家的君位由一个“外国人”继承属于常态(比如现在的英国王室最初算是“德国人”)。这种王朝更迭,通常并不会改变一个国家的独立属性。换句话说,一个法国王室成员担任西班牙的君主,并不意味着对这个国家的兼并。好处在于这种亲缘关系,会更有利于两国结成长期盟友。而这也是每当一个王国王位出现空缺时(一般是无嗣),其他强国都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王室成员前往继承大位的原因所在。

王朝更迭几乎无可避免的会引发一场战争。上一次西班牙王位更迭,就引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除了对本土王位的争夺以外,殖民地同样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是效忠哪一方。通常情况下,殖民地最明智的选择是维持正常运作,静待国内王位争夺出现一个结果。不过这一次的情况还略有不同,由于拿破仑已经在年称帝,西班牙的这次王朝更迭,让西班牙人更有了被法国人吞并的感觉。

总体来说,西班牙国内和在美洲的殖民地都不支持这次王朝更迭,纷纷以旧王朝最后一位国王“费尔南多七世”的名义拒绝与法国人合作。以新西班牙为代表的美洲诸殖民地,更是借机在这一阶段开始了独立运营。此前的运作中,那些出生在西班牙本土的殖民者,会更多控制着殖民地的上层职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长久维持殖民地与母国的联系。反过来殖民地的土生白人,在政治上就没有什么发言权了。

法国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欧洲和英国殖民地,在西属美洲同样影响很大。美国独立之后所迸发的活力,更是让很多美洲土生西班牙人心生向往。抓住宗主国陷入混乱的历史机遇,土生白人精英纷纷借机进入地方议会,这也就为后来的彻底独立埋下的伏笔。事实上,在获知法军占领西班牙后,美洲殖民地就已经有土生西班牙人借机驱逐旧王朝的殖民官员,着手组建共和国了(比如秘鲁)。

当时的西属美洲分为四大总督区,分别是:以墨西哥为核心,包含巴拿马以北中美洲地区的“新西班牙总督区”;以哥伦比亚为中心,包括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巴拿马的“新格拉纳达总督区”;对应秘鲁的“秘鲁总督区”;以及以阿根廷为中心,包含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的“拉普拉塔总督区”。

从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并册立新君起,此后十余年间,诸殖民地相继独立。及至年乌拉圭独立,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就只剩下古巴等少数几个加勒比岛屿了。如果复辟的西班牙波旁王朝效法英国,采取“君主立宪制”,那么还是很有机会保有部分在美洲的殖民地的(就像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后,仍然保有加拿大一样)。毕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已经长达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保皇党”,西班牙统治下的拉美同样会有“保皇党”。

在与拿破仑争斗时,这种尝试也是做了的。没落的西班牙波旁王室,甚至制定了一部确定君主立宪制的新宪法。只不过利用民意将法国人赶出西班牙后,回到王位的波旁王朝继承人,当即推翻了新宪法,试图回到君权高于一切的时代。宗主国强势希望恢复对美洲殖民地旧统治秩序的作法,大大削弱了保皇党在西属美洲的号召力,让那些镇压殖民地起义的军队无力回天。

所有西属美洲殖民地中,以墨西哥为核心的新西班牙地区是对旧体制是最为眷顾的。这点并不让人意外,新西班牙总督区是西班牙最早在美洲建立的殖民区,其它三个总督区算是直接、间接从它分裂出来的。长久以来,是墨西哥出产的白银支撑着西班牙帝国的运转。可以想见,这样一个核心区域必须与宗主国拥有更强的联系。

在看到其它殖民地纷纷爆发革命,而殖民政府军队又无力镇压的情况下。墨西哥的保皇党于年在墨西哥的伊瓜拉城提出了一个不那么彻底的独立计划,史称“伊瓜拉计划”。计划向强烈要求独立的墨西哥人作出了三点保证:一是保证实现墨西哥独立;二是保证维持天主教的特权;三是保证墨西哥境内所有民族享有平等权力。

伊瓜拉计划作出三项保证的核心目的,是争取各方同意在墨西哥实行君主制,准确说是以“君主立宪制”立国。唯有如此,才能不被狂热的共和拥护者,彻底颠覆旧统治秩序。实现这一计划最现实的问题,是需要说服欧洲王室提供一名王子,前往墨西哥担任君主。由此独立后的墨西哥被称之为“墨西哥第一帝国”。

由于西班牙本身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墨西哥独立的,不管你采取哪种形式。而欧洲其它君主国,同样不想因此而与西班牙交恶。所以独立后的墨西哥并没有得到一位具备欧洲王室血统的君主。好在拿破仑已经竖立了一个榜样,于是力推伊瓜拉计划的保皇党们,于年推举了计划的制定者“伊图尔维德”加冕为墨西哥皇帝(阿古斯丁一世)。此时的墨西哥是拉美革命后,唯一实施君主制的国家。这一做法显然无法让大多数人满意,墨西哥的革命战争亦并未结束。所谓的帝国仅仅运营一年后便宣告破产,共和派夺取政权建立共和国。试图复辟的皇帝,很快被革命者捕获并枪决。

之所以被称之为“第一帝国”,是因为30多年后拿破仑的侄子在法国重建“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怂恿出身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接受墨西哥保皇党的邀请,前往墨西哥接受皇位加冕为“马西米连诺一世”。悲剧的是,这位“墨西哥第二帝国”的建立者,登陆墨西哥后就发现,自己的完全无法控制墨西哥的局势,同他的前任一样很快被共和派击败并枪决。

独立后30多年还能有恢复帝制的基础,墨西哥内部的争斗可想而知有多么的激烈。事实是即使是共和派内部也是派系林立。从年独立伊始,到年墨西哥政局稳定止的年间,先后有多人次登上过墨西哥元首的宝座。不管这些元首是叫:皇帝、总统、摄政还是最高领袖,也不管他们的政治理念是什么。这个数字都足以向世人展现一个混乱的墨西哥。

随着墨西哥的独立,西班牙在北美所控制的三个殖民地: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准确说是下加利福尼亚),亦随之成为墨西哥的一部分。至于能不能保住,那就得看领居的想法了。

-END-

赠+

领取地图礼包

戳图片,看往期系列

▼阅读、分享、点“在看”温骏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bibute.com/agtzq/23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